原标题: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视频会议聚焦疫情和饥饿两大挑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3日讯 (记者 赵青)9月1日至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地区第35届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0名部长、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学者和粮农技术专家代表,深入讨论了亚太地区粮食安全现状,特别是疫情传播形势以及对区域粮食体系的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疫情持续威胁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民众生命和生活,导致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工作受阻。亚太地区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营养不足人口。受疫情影响,南亚饥饿人口到2030年预计将增加近三分之一,达到3.3亿。2030年是国际社会确立的“消除一切形式的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目标年份。
会议清晰阐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推出的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和恢复计划。该计划内容全面,旨在提供灵活且协调一致的全球应对措施,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营养充足的食物。该计划将调动国家、地区和全球一切资源和伙伴关系,努力减轻疫情的直接影响,同时提升粮食体系的长期韧性。其中,作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内陆发展中国家成为该计划优先帮助对象。
会议认为,应对疫情和饥饿两大挑战需创新思维和行动。不论是亚太西部的阿富汗和伊朗,人口稠密的东南亚,还是太平洋岛国,都需创新方式方法,以克服这两大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助理兼粮农组织驻亚太地区代表金钟珍在会上表示:“我们必须接受眼前形势,认清世界及亚太地区已发生的改变。面对两大挑战,必须找到逆势前进的新方法,确保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为今后可能和将会出现的威胁做好准备。”
会议同时探讨了电子商务等有助于减少粮食损失的创新营销渠道以及更好的储存设施等创新技术,这对保障营养食物流通和提高整个粮食及农业部门从业人员的收入至关重要。
会议还指出,对于粮食生产主力军小型农户和家庭农民来说,通过持续创新帮助他们提升活力、创业热情和竞争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型农户需要提高获取资金、技术和创新的能力。